图画语言——观贾丛宇小朋友画展所感 [附图]
2004-05-12
图画语言——观贾丛宇小朋友画展所感
时下,“美术热”可谓史无前例。社会上针对少年儿童的培训班层出不穷,家长对孩子的审美教育已列入家庭的重要事项,中小学教育中美术课也已成为“必修”。这种现象已快速地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但是,静下心来想想,“艺术”其实并不仅仅意味着一种职业的选择,它更是一种修养的选择,是一种境界,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逊曾经在国情咨文中通俗地表述过他对“艺术”的理解:我们这代人责无旁贷必须选择战争,因为我们只有选择了战争,我们的下一代才能选择物理、数学和化学,而他们的下一代,也才能有条件去选择文学和艺术。艺术代表着人类精神上的终极追求。然而,在社会实际操作层面,我们当前的少儿美术教育却并不尽人意,它已悄然偏离“艺术”的本质,在市场经济发展轨道中,受物欲的驱使,走向纯粹的商业利益。但是,“十年育树,百年育人”,针对孩子开展的艺术教育是育人之根本,站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也许更易于理解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如果教育方法、教育宗旨发生了偏差,将会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审美境界和精神指向。当我看到贾丛宇小朋友的画后,面对少儿美术教育我有了新的认识与感悟。首先要感谢孩子的母亲因材施教,从兴趣培养爱好,从爱好提升审美,从审美教育达到对孩子全面素质培养的目的,使笔者看到了下一代儿童全面素质教育的提升。
人类在发展的童年时期就创造了石器艺术、彩陶艺术、岩画艺术、地画艺术,图画应该早于文字而出现,这一点从世界范围内人类的早期文字都带有强烈的图画性已得到了印证。与此相同,每个人在自己的童年阶段也都存在着一段“图画时期”。儿童图画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少年儿童时期的幻想表现。大体说来,3岁左右为涂鸦期,5岁左右为略图期,7或10岁以后为写象期。人虽有异,但“画”却相同,都具有幻想、天真、朴素、直观的特点。随着生理、心理发育的不断变化,从幼儿到少年阶段,少儿对自然的认知,对物象的理解,对亲情的表述也都经历了一个由个别到完整,由图画到写象的过程。但是即使在少年时期,少儿的绘画语言已相对“成熟”,其“写实”能力已相对加强,他们的表述与成人也是完全不相同的,具有强烈的图画表现性特征。这种“表现”对孩子而言却是一种真实的“写实”,他们别无他求,只是想真诚地展示出他们眼中的世界,那些异想天开、奇思妙想的图画是他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开端。他们相信他们画的是“真”的,相信世间万物恰是如此。然而,这种真实却正是他们成年之后所追求的境界,是艺术的境界。我们现在所谓“艺术”的概念源于西方。古希腊时代,艺术并不指一种产品,而是指一种生产性的制作活动,强调技艺与技能。在当时,绘画、雕塑与木工、泥瓦工、外科手术、制鞋、酿酒等技艺相并论。到文艺复兴时代,艺术才逐渐脱离技艺被纳入“美的艺术”概念之中,以绘画、雕塑、诗歌、音乐、舞蹈、建筑为核心的“美的艺术”概念的提出标志着西方现代艺术体系的正式确立。在艺术后来的发展中,欧洲的博物馆体系与制度将“美的艺术”概念对社会公众意识做了强有力的推行。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这个一元论价值概念产生怀疑时,其艺术体系也随之发生动摇,追求“美”的艺术被追求“真”的艺术所取代,这便是现代艺术的价值取向。现代艺术家不想表现一种伪饰的“美”,一种所谓“美”的“错觉”,他们力图追寻内心的真实,表现出每一位艺术家眼中的自然,即“我”心中的世界,这是在艺术史中第一次张扬出了主体的光芒。贾丛宇小朋友的图画作品之所以能够被美术界的专家所赞赏,我想最重要的就在于他的“真”,他表现的内容的“真”与他使用的语言的“真”。他没有刻意摹仿成人的绘画语言,他专注于自己的所见与所感,在他的内心世界描绘出了他最感兴趣的物象。而绘画对他而言只是将这种内心的图像外化的一个过程。著名心理学家考伯兹认为,正是童年时期的幻想,引发、形成了一个人日后所有的理性活动。那些名人、伟人所取得的成就不能说与他们幼年时期的想像与创造无关。
不可否认,贾丛宇小朋友的画极具天赋,他图画中表现的内容与和他同龄的孩子无异,但他使用的图画语言却显示出了强烈的个性。在他的图画中最突出的语言就是色彩语言。有些孩子在作画时偏爱线条造型,不施色,这样的作品在贾丛宇的画作中也有,但似乎不占主导。有些孩子在作画时也善于用色,一般侧重颜色的平涂。但像贾丛宇这样从小就使用炳烯颜料创造丰富的色彩语言的却不多见。他的图画完全抛弃了物象的固有,遵从主观用色,大胆选择对比色,直接用红、绿、黄、橙、蓝色并置,无“规矩”,无“定式”,凭着幻想的审美直觉,在画面上挥洒出了强烈的运动感与冲击力,让人感受到了来自这个孩子内心的激情和他的创造力与爆发力。这是一个孩子的画,所以我们感受到的不是理性与科学审慎的色彩观,而是他的色彩直觉,这是内心性格的一种天真语言的反射。贾丛宇可能有时觉得画笔已无力所逮,他甚至直接用手指沾着颜料在画面上涂抹。笔者不是儿童教育专家,但知觉告诉我,儿童的图画与他特定的发育期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图画的语言是理想的梦,童话的诗,幻想的创造。笔者也一直认为儿童的图画并非我们今天所说的“艺术”,起码不是成人的艺术类型。他们的图画语言是我们成年人很难明白的天真世界,也是现代艺术所追求的“真”的境界。或许画画本身还含有游戏性?用手指涂画和用画笔绘画带给他内心的体验显然是不同的,但对其画面所留痕迹抑或是笔触的任何所谓形式化的解读显然是一种简单化的曲解。但不管怎么说,贾丛宇小朋友的图画掀开了我们对现代艺术大师的那一页记忆。另外,贾丛宇的画也充满了想象,在他的画中,我们没有看到程式化的“创作”,他的观察力与概括力都非常强,在他所接触的这个有限的空间与时间中,他准确、有力地捕捉到了活跃在他视界与思维中的各种物象,并且赋予了自信与亲情。在他的图画中,无论是妈妈、小朋友、自己,还是天上的飞鸟、水边的鳄鱼、与塘荷相伴的青蛙、林中的老虎、孤独的大灰狼,还是恐龙世界,作为观者,我们都能感受到孩子对自然的亲近与对其中奥秘进行探求的渴望。这是他生活世界的直接反映。
孩子的图画是无法用今天所谓的科学的造型、色彩观念来进行解读的,甚至是否能冠之以“艺术”的名称都尚在探讨之中,它是从孩子心底自然流淌出的一条充满情趣的小河,它是人生某一年龄阶段带有共性的一种认知能力,像有“本元艺术”之称的史前艺术和民间艺术一样,都带有审美直觉的特征,与生活息息相关。这些现象也有益于引发我们对“艺术”这一概念的深入思考。艺术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如何界定“艺术”这一概念?所以我们应该保护他们在少儿时期的天真与幻想,切忌“乱指导”,尊重他们的自由世界。这份纯真是一个人最珍贵,也是影响其一生创造力的开端。一个富有图画表现的孩子,无论他今后从事何种职业,我想他都肯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科学或艺术的领域中,他都应该是不乏创造精神的。
我喜欢贾丛宇小朋友的图画,我更希望他在超越少年时代之后能够健康发展!
上一条:拓思路 谋发展——山东工艺美院学生处袁文昌副处长谈毕业生就业
下一条:诠释生活 彰显个性——记山东工艺美院2004届服装设计系毕业作品展示 [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