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4年6月20日,由bat365app手机版下载主办,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人工智能设计研究中心、国际交流合作处、山东教育电视台融合创新发展中心共同承办,山东省教育厅、山东教育电视台、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工业技术与设计大学提供学术指导与支持的“人工智能与设计学科专业发展大会”在bat365app手机版下载长清校区举办。我们对部分参会专家学者进行了采访。
培养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师
——人工智能与设计学科发展大会访华中科技大学蔡新元教授
记者:您如何定义人工智能,它对设计领域带来哪些影响?
蔡新元:我觉得人工智能的定义从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它就已经有所定论,所谓的人工智能就是机器获得了类人的智慧,它包括诸如联想、推理、创意等一些能力。如今在深度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加持之下,机器事实上已经产生了这种能力。在过去我们认为艺术和设计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即除了人类,世界上其他事物不具备这一特性,所以我们人类总是盲目地自信,认为自己真正掌握并统治了这个世界。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以及它对我们生活多方面的介入,大家开始逐渐意识到这一现象是如此的不可思议。
如今作为技术手段的AI最先攻破的是创意领域,所以说现在人工智能对设计体系的影响,绝对不单单是一种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而是这一新技术直接颠覆了我们过去所构建起来的所谓的设计的程序和方法。
记者: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为设计教育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设计师和青年学者该如何应对?
蔡新元:我认为人工智能(AI)的发展不仅仅是一种挑战,它更应该是一种对传统的颠覆。当人工智能介入我们的设计过程之后,它把我们传统的创意产生的方法和表现的途径进行了一次结构性的颠覆。所以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完全是一种不能被忽略的技术形态,某种程度上来讲它是一种社会变革的力量。
如今我们这些从事于设计专业的老师或者同学们,更需要的是从根源上来理解人工智能对我们的影响,同时积极地拥抱人工智能这一技术手段,并迅速地用人工智能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当代人工智能的自动化程度已非常高,它颠覆了我们过去很多关于技术的理解,比如Maya、3DMax等一些软件,在人工智能时代它们的实用价值会大大衰减。过去很多同学为了获得一种职业的安全感,会积极地学习软件操作,这种由技术所武装出来的设计能力,实则是一种幻想。然而这种幻想在人工智能时代很快就会被破灭,所以当今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师靠的是什么?是无穷的创意,是无比的想象力。
所以我给同学们的忠告是,要从过去垂直的学习转变为水平的拓展。比如说我们个人审美与品位的提高、我们的知识视野的拓宽、我们对未来的思考以及对跨学科跨其他领域的思考与钻研等。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学生,要深知创意和观念是从视野和思考中形成的,比如说我们需要用很多看似不相关的知识来丰富自己,例如文学、经济学等。因此只有打破单一学科的限制,做到多方面、宽领域的考量与探索,才能最终塑造出一个面向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的设计师。
人工智能确权与设计教育个性化发展
——人工智能与设计学科专业发展大会访中国人民大学周小明副教授
记者: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为设计教育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设计师该如何应对?
周小明:人工智能平台使用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是确权的问题。借助AI技术大模型生成的图片,和我们最初使用PS时候一样,都要注意侵权的问题。从区块链研究的经历和经验来看,无论是音乐制作还是设计创作,归属性与确权问题是人工智能应用于设计教育面临的重大挑战。
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是比较乐观的。AIGC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工具,这是我们人工智能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从教育角度上来讲,其实AIGC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平台,建设这个平台在教育领域最大的作用在于,第一,它提供给我们一个智能化的辅助工具,补充了我们技术的缺陷,老师们可以更专注的完成一些科研任务,生成的设计能在教学中直接使用,学生也是一样可以借助AIGC完成设计作业。第二,更关键的问题是个性化教育,传统的模式课堂教学模式,侧重于通识性教育,但实际上学生们各自的特点不同,借助AIGC这种大模型工具,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自主提问,通过AIGC平台,得到想要的答案,这也是AIGC这类工具的特点。第三,人工智能平台为我们教学提供了一个智能化的辅助工具,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些技术的支持。另外,相较于传统的测评模式,AI模型是测评学生学习效果的有力工具。
从技术角度来讲,大多数人对这个人工智能是充满信心的,这是一个大众化的一个讲解。从小众化的角度来说,其实现在社会对人工智能工具的应用的态度,现在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状态。艺术界的一些传统名家认为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缺少个性化,人工智能的创作是类似抄袭和模仿的一个过程,它不能激发人们的创作热情以及创作感知,所以他们对AIGC这类工具特别反对。中央音乐学院的张小夫教授也同样认为,人工智能只能做通用化、同质化的东西,不能产生个性化和有特点的作品,他们坚持独立创作的传统模式,不希望借助AI去完成创作,更倾向于保持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之不同,新生代的年轻人更希望拥抱新技术,拥抱新产品,希望通过这些技术能够改变创作的一种认知或方式,形成新的理解。
拥抱人工智能,回归设计秩序
——人工智能与设计学科专业发展大会访无界AI教育总监刘猛
记者:您觉得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大趋势,对设计教育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刘猛:其实人工智能有利于帮助我们去做一些设计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提升,也就是提升效率。就机遇而言,人类创作的整个工作流程,在AI介入以后有明显的效率提升,虽然尚不成熟,但融入设计教育的百分比是肯定会越来越大。就挑战而言,学生和老师不要过度依赖AI,要持续学习。外界所说的AI发展可能会替代部分设计岗位,重在启示我们加强对设计的基本素养以及设计理念的学习,AI对理念的掌握不太精准,需要人为的调优,这是目前最大的挑战。最终的话我希望人们去拥抱它,去结合它,AI其实是我们很好的学习伙伴和助手。
记者:老师您刚刚提到了对人工智能的价值,您认为它对设计领域带来了哪些影响?
刘猛:其实人工智能其实通俗一点像PGC、UGC和AIGC。现在的人工智能它是人类智能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把人类的算力、推演嫁接在人工智能这个概念里面。人工智能的重点是现在还是人工,可能10年以后会变成了智能,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去验证看得很严肃的课题。关于人工智能对于设计的影响,不管是对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甚至设计行业,相关从业者都应该以学习、拥抱的心态去对待。在2022年无界AI上线时,我们受到很多行业内的包括学校,包括外界的设计师的抵制,如同工业革命一般,这体现了技术发展的势不可挡,而且一定会引爆新的热点。
记者: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设计师应该怎么做去推动它的发展与促进技术的成熟呢?
刘猛:AI现在还在野蛮发展中,我们要尊重AI,尊重人工,尊重人类。不管是AI产生的内容,还是我们人类产生的内容,它都融入着人工的心血,人工的技术和人工的版权。我们在2022年5月份做了一件事情,就是版权的确认。
在AI 的发展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抄袭或者不尊重版权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存在打破了设计的边界,使一些新的行业融入了艺术界,其他工种或者专业的融入,为设计领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人人都是艺术家将成为可能。非艺术类的人士去拥抱AI时会遇到一些障碍,这有赖于AI生成设计过程中规则的制定和完善。设计师应该积极地去制定规则,不管是业内还是业外其他行业融入AI发展潮流时,都要回归到原来的设计秩序,增加AI的受众群体。
(供稿:图像艺术研究所;策划:庞萌;采写:程博灏、孙澳、潘姝璟;校审:李淼;复审:石龙潭、韩明;终审:孙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