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0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bat365app手机版下载主办,bat365app手机版下载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承办,央视网•教育频道给予学术支持的“审美与向善:戏剧影视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六季第十三讲(总第118讲),“戏剧影视学科专业建设探讨”系列之“新学科目录颁布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影视学科专业建设方略”在云端举行。讲座继续延续和推进了后疫情与智能时代下戏剧影视学术的前沿理论热点,为新文科背景下的艺术门类及戏剧影视学科建设积极助力。承办该次讲堂活动是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省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学术活动,为在新学科目录调整的节点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专业建设提供了学术参考,拓展了发展思路。
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周星教授,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胡智锋教授。以下各位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委员进行主题讲座:山西传媒学院副校长王红叶教授,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院长、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院长范志忠教授,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副院长李晓红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统战部长、人文学院院长沈义贞教授,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副院长马欣教授,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杨俊蕾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苏夏教授;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张燕教授为讲座做主持。bat365app手机版下载副校长董占军教授出席并致辞、教务处处长顾群业教授、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吴向阳教授围绕主题发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B站账号、“亚洲电影中心张燕教授”微信视频号进行同步直播。
首先发表致辞的是bat365app手机版下载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董占军教授。董占军教授也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高级访问学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重点学科设计艺术学首席专家、山东省首批签约艺术评论家、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库人选、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教学名师、山东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致辞中,董教授首先对bat365app手机版下载的基本办学情况和学科布局进行了介绍,表示作为独立设置的公办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设计类大学,近半个世纪以来,学校不断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和学科布局优化,形成了以设计学为主导,美术学为基础,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及相关学科为支撑,工艺美术为特色的学科专业布局。董教授表示,“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之后,学校的学科专业规划以及研究生相关的培养模式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并提到学校之后会参与一些相关会议对研究生培养进行研讨。接下来,董教授介绍了学校正在依托国家产教融合青岛基地,以数字影视相关产业为主体,打造bat365app手机版下载电影产业学院的相关情况,他提到,在新兴业态迅猛发展的今天,短视频、融媒体等也应是我们影视学科需要高度关注的重要领域,“期待戏剧与影视学科建设能够突破学科壁垒,打破传统思维模式,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跨专业融合,树立古今融合、中外结合的意识,从学科导向转向需求导向,全面呼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的命题”。最后,董教授总结道,新学科目录的颁布,对戏剧影视学科来说,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希望与会专家在深入交流中相互启发,在思想碰撞中开拓思路,精准解读并回应当下戏剧与影视学科在专业发展、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等前沿问题的发展方向,在探讨创新规划布局等方面,为新时代戏剧与影视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开启戏剧影视学科专业发展建设的新征程。”
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主任,教育部“高校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星教授发表致辞。周星教授还是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小组成员,教育部全国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专委会副主任,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艺术专委会副主任。周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本次学术讲座召开的初衷,提到在当下教育部全力推进新文科建设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以及新一轮学科目录颁布,艺术学学科领域发生了明显调整的背景下,中国高校戏剧影视学科的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将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他表示,应积极推进新时代戏剧影视人才的规划、培养和创新实践,力争契合于当下及未来的戏剧影视行业与国家战略的发展需求。他认为,“我们要适应这个现实,使得学科专业以及我们不同的学校在新一轮调整中适应国家建设发展,并制定一个更加长足的计划。在向前发展的时代当中,戏剧影视专业艺术研讨将为更多的艺术学科,乃至更广阔的新文科视野中人文社会科学适应时代变化提供更开阔的思路。”
致辞结束后,讲座正式开始,十余位教授和专家学者共同围绕“新学科目录颁布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影视学科专业建设方略”展开主题发言。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智锋教授首先进行发言。胡智锋教授就新文科背景下艺术类专业学位目录调整后,戏剧影视的学科专业发展思考进行发言。首先是对艺术类专业学科目录调整背景的认识和解读,胡教授提到之所以会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艺术专业学科目录调整,主要是想要解决三个问题,分别是:高端专业人才缺失问题、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问题以及已有本硕人才培养的上升通道问题。其次,胡教授从目录调整的现实性和普及性出发,对学位设计及学科目录调整后对高校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表示新的调整既有现实的需要,也有传统的传承,更有面向未来的前瞻,代表了动态性的发展需求,“尽管这次调整大家也有各种疑虑,但是新事物总是有起步很难的情况。如果出现什么问题,我觉得也会在动态发展中解决。”当谈及调整以后,各个博士点单位和已有的博士点以及现在准备升博的点会受到怎样的冲击和影响时,胡教授分别就学术和专业力量如何分配的共性问题、综合类大学和专业院校各自的调整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表示专业博士培养模式、成果评价体系以及政策保障等问题也都需要被关注和解决。最后,胡教授表示面向未来,戏剧影视学科的专业点建设要有凸显人文性、凸显实践性、凸显开放性的发展理念。
bat365app手机版下载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吴向阳教授从自身学校发展及建设情况出发进行发言。吴向阳教授首先介绍了bat365app手机版下载数字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的基本情况,表示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在戏剧影视学科与各个专业交叉融合的不断完善中,学院融合设计学、美术学等相关专业,已逐渐形成了七个专业。在发展和机遇中如何以专业院校的特色教学来呈现戏剧与影视学中视觉审美特色培养,融合影视传媒艺术在新技术新媒介平台中专业建设的新方向新内涵,将传统文化、课堂思政、民间艺术、工艺美术等架构完善,突出设计在传媒艺术创作中的实践能力,逐步形成专业交叉、学科融合、特色鲜明的美院影视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吴教授总结了近年来学院戏剧与影视学科专业发展建设的情况,“第一重视实践教学,强化社会服务能力;第二是突出美术院校的特色,提升视觉设计的素养;第三是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产教融合协调发展”,在一流建设中如何把握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学定位,面向专硕、专博的能力强化如何进行人才培养协调发展是将要面临的问题,他表示在新学科目录调整过程当中,希望各位专家能够进行具体指导。
山西传媒学院副校长、教授王红叶教授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就艺术学科建设,尤其专业学位的思考展开了以“新学科目录视域下影视类专业学位建设初探”为主题的发言。王红叶教授提到,新学科目录呈现出“目录与清单并行、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并重、放权与规范并进”的特点,表示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的并表,“把专业学位分别列出,目的主要是强调这两种类型的人才培养同等重要。新的学科目录颁布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国家整体战略的一个调整,在目前研究生招生量已经达到百万级情况下,强化研究生的应用和职业属性已经刻不容缓”。基于此,王教授从背景、途径、着力点三个方面出发,对学科目录调整进行了分析。第一,王教授认为此次调整是以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为背景;第二,王教授提到产学研用,即产教融合是发展的抓手和途径,表示产教融合体现的是校企双向互动为整合的过程,是由单边自发走向双边自觉,具有一种较高的交融性和稳定性,她表示,现阶段产教融合主要是通过要素组合和契约合作两种方式的实现,而从国家层面出发,则主要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种。以山西省出台的相关方案为例,王教授提出,一方面高校的建设要迎合各地市政府层面产教融合大的导向,并积极参与到其中,另一方面从教育学背景角度来讲,国内外有非常多关于产教融合的研究,如“胜任力”模型等就对整个课程计划的设计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第三,谈及着力点,王教授认为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在建设的过程中,要理清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的外延、内涵、本质,将真正的抓手回归到国家职业教育规划体系中来,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不断推动校企深度合作,打造高水平的实训基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院长范志忠教授立足于浙江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就学科目录调整后综合性大学和专业院校的发展方向进行发言。范志忠教授认为这次艺术学科的调整,对艺术人才,尤其是实践人才的培养上会带来的一种良好的推动作用。他表示,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在艺术学的理论范畴内探讨各自学科的定位,把艺术的各个门类打通后,学科在教学评估,人才培养上可能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如何让学术型的人才培养能够在新的学科体系建设中有一个更准确的定位,是我们今后在学术培养、人才培养上需要着重去探索的。我们对艺术学科这种学术的人才培养更需要建立在一种跨学科融合的基础上,这样更容易取得大家的共识”。与此同时,范教授还提到,以戏剧影视作为自己的专业定位来归类的话,则是要加强对实践型的人才培养。他以浙江大学和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的建设情况为例,强调了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晓红教授立足于厦门大学的学科建设情况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发言。李晓红教授表示学科目录调整是特别大的挑战,但也是非常好的机遇,调整能够有效解决艺术学门类以往的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讲,我们一贯的优势是在学术研究方面,所以接下来我们也会请学校层面,在师资队伍建设,尤其是专业型师资队伍建设上给予高度的支持和帮助,使得专业人才培养能够做得更好。”随后,李教授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是专业在学术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的培养上的重要方向,并表示,作为金鸡奖长期落户的城市,不管是福建省还是厦门市都对厦门大学的电影人才培养给予了一种期望,厦门大学电影学院的建立,也是希望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能够支撑起厦门市影视产业的高速发展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将来我们这个学科一方面会继续延续学术研究的优势,另一方面也会在专业型人才培养上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培养电影市场、制片等方面的人才,同时,我们也可以联合厦门大学做一个综合型大学跨学科的人才培养”。此外,李教授还谈到了学校在非遗戏曲与曲艺领域的发展建设情况,“我们今年暑假做了一个戏曲与非遗的暑期学校,吸引了来自全球二十几个国家地区的孩子积极参与,在欧洲一些国家,有很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保有强烈的感情,希望能够学习和了解。暑期学校也成为我们向全球招募对传统文化艺术有兴趣的学生到厦门大学学习的好机会。”最后,李教授表示,如何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以推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也是学校所关注的重点内容。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统战部长,人文学院院长,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沈义贞教授,就学科调整下专业课课程设置的相关内容进行发言。沈义贞教授认为不管未来的学科和专业怎么调整,有几门课一定是不变的。首先是影视美学,他表示,对电影文本的讨论,要关注美学的标准,培养具备审美眼光和审美判断能力的学生;第二门是影视批评学,影视批评和影视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影视批评的影视世界一定是无序的,影视批评会建构一个法庭,对作品进行客观的评判”;第三门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他强调,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的不平衡规律值得关注,而马克思在文艺理论方面颇有见地,因此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上要践行马克思主义;第四门是论文写作,教师一定要激活自己论文写作的经验,去给学生传授论文写作的原理,而不是照搬教科书。有了这些课做基础,才能做好研究,搞好教学。
教育部教指委委员、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副院长马欣教授就新学科目录颁布后的影视学科专业建设展开发言。马欣教授提到,新学科目录颁布的背后代表着新时代高校学科优化调整布局的传承,承接着历史的遗传基因,也孕育着未来的更新创造。马教授以重庆大学为例,提出了推进影视学科建设的战略方案:第一是继续推进国家一流专业建设,打造西部特色专业,以影视专业的创新建设为抓手,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力打造并维持推进各一流专业的建设,实现影视专业建设在学科整体水平中的重要作用和影响力;第二促进专业集群和交叉学科的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更为健康的学科生态系统。马教授表示,学科和专业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如何进一步扩大高校自主权,鼓励学校探索学科专业融合机制,有针对性地应用好国家政策的资源支持,真正做到打通高校本、研、博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科研体系,形成科教一体化是未来实践中的重中之重。“应该从融合发展出发,基于现有传统文科的基础上,进行学科中各专业课程重组,形成文理交叉,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通过机制的改革,将科研与教学,学科与建设,与专业建设中的关系转变为强强促进联系。”最后,马教授强调,影视学科专业建设的不得不变与如何之变,都是从实际出发,探讨以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文化自信,立足一流专业,勇于实践创新为目标,为新文科视野下一流专业建设和实践教学提供全方位构建的可能性。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杨俊蕾教授在以“政策理解与实践回应”为主题的发言中,一方面谈了对于学科目录调整的理解,“从我的角度来讲,我是这样理解的。我们会发现教育部高教司在具体解释目录的过程当中,有三个突出:第一是突出高新技术对于中国未来强国建设的促进与引领性;第二是在全球视野当中如何加强中国本土学术化的研究;第三是在整个目录的解释与协调过程当中,艺术学学科占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地位,也就是它单列一条,这里面包含着国家对未来艺术人才从高原到高峰迈进的一种期待。从某种意义上,调整可以促进技术与艺术等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共存以及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杨教授以复旦大学的实践情况为例证,提到理论研究和专业实践二者之间不再壁垒森严,而是能够互相促进,互相带动。同时,她也表示在新学科目录的调整过程当中,要关注如何给学生增加更强的驱动力。“一方面能够敞开门,将多学科、多门类,甚至跨学科的人才吸引到艺术学科里面来;而另外一个方面,艺术学科这样一种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将以新的面容和更好的作品,以及更高的水平,来回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还有一方面则是要服务于国家战略,能够接地气,并具有人民性,这对于同学们在艺术学科中的立足与自我价值的实现,无疑起着正向的引导作用。”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夏教授展开发言。苏夏教授表示戏剧影视学科应该以交融的方式将高端科技、人文关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当代性紧密结合,并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创立一种全新的,具备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的新学科。苏教授表示,戏剧与影视作为艺术门类的研究,既需要理论,也需要实践,学科以及专业建设,都应该以此为逻辑点,任何环节都不能缺失,“随着专业学位的建立,在一定时间内,必定会侧重于对创作的审视和评价,对于实践的评估必然达到从未有过的高度,这也是创作质量迅猛提升的最为直接和最为有效的方式”。苏教授提到,加强各自院校的学科与专业建设以及对国家急需人才的培养,我们务必要牢牢把握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的基本规律,以育人为本,以精品为面向,筑牢理论根基,推出艺术力作,在新的发展时期,继续保持自身的学科特色,从而深度挖掘出本学科建设的强大优势。
bat365app手机版下载教务处处长、教授顾群业教授展开发言。顾群业教授表示,“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影视学科和专业发展的探讨对我们的专业建设提供了高层次的教学指导。对于我们的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以‘为人民而设计’为使命,努力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素养,艺术创新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设计人才的培养,开拓了思路、提供了参照。”
主题发言结束,周星教授对讲座进行总结。周教授对与会专家和学者的发言表达了感谢,表示专家们立足于自身学校和个人思考,从理论、实践等角度出发,为新学科之下未来的专业和学科建设做出的多番阐述,是极具启发意义的。周教授提到,“也许一些疑惑并没有解决,也许一些建议仅仅是一个设想,但是我相信,我们率先在全国做这样的研讨,会给予其他人更多的参照。专家们的讲述内容都有各自的逻辑和规律,我相信会引起更多的反响。”在周星教授的总结后,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撰稿:王皎,校审:王路晴,复审,王皎,终审:吴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