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岁末年初,是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传东教授荣休之际,也是其从教满33周年之际。1月4日上午,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举行“身边的榜样——王传东教授从教33周年座谈会”,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全体党员及教职工参加,座谈会由党总支书记任仲全主持。
座谈会在王院长从教33周年纪录片中缓缓拉开帷幕,30多年的教学、科研、育人一幕幕呈现在大家眼前,30多年的教学生涯,付出了辛苦汗水、也收获了桃李芬芳、也成就了硕果累累。
王院长谈到了自己对艺术的追求、对工作的执着以及对人文的关怀,希望年轻教师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去干工作,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抓住现在良好的学习机会和创作机遇,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一番实迹。
各位党员和教师一一回忆起与王院长工作的点点滴滴,感慨万千,表示一定要学习王院长踏实认真、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认真做好每一件工作,在各自的工作领域创出一番天地。
附:王传东教授从教33周年个人事迹
王传东,中共党员,摄影硕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学院。现为bat365app手机版下载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摄影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山东漫画家协会副主席、济南影视传媒学会理事长。
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现代摄影教程》《设计色彩学》、《超越影像的价值》、《摄影基础教程》、《摄影艺术与欣赏》等 35 部专著,主编了摄影专业系列教材《新视觉艺术丛书》、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动画艺术研究》、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动画专业系列教材》、《动画系列图书》、高等院校摄影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等8套丛书。先后完成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项目的编写工作,并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1989年率先在山东高等教育中开设摄影课程,在培养大学生整体素质教育和艺术修养教育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2001年创建了山东高校的第一个摄影专业, 2002年主编完成了山东省第一部大学摄影教材《现代摄影教程》,填补了山东摄影教育中的一个空白,被省内外20余高校所采用作为其摄影教育的基础教材,并得到广大摄影界同行与摄影教育专家的高度评价。
担任国家数字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期间,承担的数字课程先后有6门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06年承担的《广告摄影》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2008年承担的《动画形象设计》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并被教育部评为特色专业。
2009年《“数字艺术与传媒专业教学改革及教学建设研究”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国家级规划系列教材”》荣获“第六届山东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年,《现代摄影教程》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10年,《设计色彩学》获省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2011年,《观念摄影》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5年1月,《摄影基础教程》入选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2017年《摄影百年》获2017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7年,教材《创意摄影与设计》入选国家高等院校纺织服装类摄影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2018年《摄影专业系列教材建设》获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在课题研究和作品创作方面获得多项奖励:2012年7月,横向课题“文化产业新媒体艺术创造能力提升研究”获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2012年8月,创意摄影《秀色》组图获泰山文艺三等奖;2015年摄影作品《冥》在“第十一届全国高校摄影展览”中被评为教师组一等奖。
注重继续教育数字化课程及社区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建设:2016年开发的成人高等教育数字课程《摄影基础》、《广告摄影》、《动画形象设计》被教育厅评为省级优质课程;2019年开发的数字课程《传统技艺系列课程——剪纸技艺》被教育厅评为省级优质课程;2019年开发的社区教育课程《摄影基础教程》等2门课程被省教育厅评为精品课程,《摄影艺术与赏析》等3门课程被评为优质课程。
除了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外,王传东教授在摄影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上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摄影教学课程中极力推行“数控教学管理模式”用量化的标准引导和控制教学过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其指导下的学生不但成绩优异,而且在全国的摄影大赛上频频获奖。
为了推广摄影教育在高校教育乃至全社会的重要作用,积极参加国内一系列重要的学术研讨活动,并积极组织、筹办高校和社会的摄影展、摄影比赛,并在多所高校内进行专题摄影教育讲座。其间成功主办了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全国高校第九届摄影艺术作品展、山东省第八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摄影大赛等。自2009年开始至2020年,先后主办了第一届至第十二届“齐鲁国际游戏动漫大赛”。自2007年至2020年先后主办了第二届至第五届“山东省高校摄影大赛”。
在社会培训方面,带领全体教职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继续教育的办学模式,不断开拓思路,充分发挥高等学校教育的资源优势,拓展学校社会服务能力,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为契机,积极开展非遗培训等社会服务项目,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探讨新旧动能转换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渠道。同时,推动学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新旧动能转换工作中成效突出。
由于在非遗培训方面工作出色,于2018年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