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

字体设计师的眼界提升 - 专访朱志伟《创意方法论·采访间》

站酷网:朱老师您好,您已经有将近50年的设计经历了,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或者是什么样的契机,接触到字体设计的?

朱志伟:说来话长。我1971年初中毕业,16岁,被分配到北京外文印刷厂,做一名刻字工人。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接触了印刷字体,那时并不懂设计,只是补字。一套字模几千字,缺了字之后我们要来雕刻,然后排到版里印刷。当时对我们的要求是要随体,所刻的字要和原来的字匹配,不能看出是补的。比如一套宋体缺几个字,我们补了以后排到版子里,不能让读者和用户看出来是后来刻的,就这个要求,没有设计的概念。

实际上我们中国字体设计的概念产生比较晚,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当时哪怕就是字模厂的设计师,还有印刷字体研究所的设计师,他们都不叫字体设计师,他们叫工艺美术师。

1988年我在深圳第一次接触了计算机和电脑字体。

1991年我又来到北大方正,从那时候开始真正就和电脑字库打交道了。我到方正之后也没有立即开始字体设计工作,而是查质量,大家做字我来把关。

1996年我参加了日本森泽的字体比赛,第一次参比赛,我的北魏楷书就得了铜奖,那时我的字体设计的能力开始显露出来。

1999年我第二次参加森泽举办的国际字体比赛,又得了一个评审委员奖。

2002年我这两套字那在方正开发成产品,逐渐走上了字体设计的道路。

客观上讲,字库公司,比如方正字库,一开始做字都是买字稿,从北京字模厂、上海字模厂买稿。当时我就看到了契机,因为眼看它们的字稿就卖没了、卖完了。上海字模厂、北京字模厂所有的字稿基本都数据化了,都做完了,做完之后怎么办呢?就得要有设计力量,要有创新能力。

所以当时我就向领导提出建议,说我们要培养字体设计师。我们的领导并不十分理解,因为当时对字体设计师有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认为那个工作特别难,但是客观的现实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没有字稿可买了,也没有人在设计,我们只有自己设计。

我从1993年开始第一次尝试设计,是把宋徽宗的瘦金书千字文扫描,数据化之后,分解笔画,用他的笔画拼出来6763个字。这是第一套尝试用设计的方法来开发字体,之后又设计了方正的粗宋,也是用这个方法——设计几个字、基本的部件、笔画,之后去组合。这样就慢慢开始了字体设计。

站酷网:您现在的角色是什么?

朱志伟:我现在在汉仪做艺术总监,一方面是把我的新的创作,在汉仪这个平台上推出,一方面是培养汉仪的年轻设计师。我从2015年退休之后就被北京服装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今年又聘我为特聘教授,参与服装学院的字体教学工作。我现在一方面是热衷于创作,一方面热衷于把我的设计经验和我对字体设计的认识传授给年轻人。我希望年轻人真正懂得什么叫字体、什么叫字体设计

站酷网:那您能简单的介绍一下什么是字体,什么是字体设计吗?

朱志伟:长期以来我坚决反对首先从艺术的角度、美学的角度去看待和评论字体。字体不是艺术品,字体设计师也不是艺术家,我们做的是产品。字体是传播信息的工具,是给大家给社会提供记录和交流信息的工具,人们在信息交流和传播中用到我们的字体,它就是这样一个工具。我们要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态度进行设计,我觉得这样思考字体设计和字体设计工作,应该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如果只是从艺术的角度、从美的角度看待字体,由这个出发点去做的字库产品,往往并没有很好的使用范围和用户。

站酷网:您刚才也提到了使用范围和用户,那其实很多字体有非常多的使用场景,包括也有很多的用户对它的需求,您在设计字体的时候是怎么考虑这两点的?有没有一些案例可以分享一下?

▲ 博雅宋

▲ 博雅宋

朱志伟:我最典型的案例是2003年开发的博雅宋。

博雅宋当时是为报纸正文字开发的,那当时我就思考已经有报纸正文字了——老报宋,也就是人民日报体,也叫641体。老报宋用了40多年,读者还有报社,大家都反应这个字比较陈旧了,阅读效果、体验、视觉效果都不太好。

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开发一款新的宋体,我的切入点是什么呢?我进行了思考调研。当时还有一款新报宋,是上海的印刷技术研究所字体设计室主任谢培源先生开发的。我想我设计的是如何超过老报宋,如何超过新报宋,如何让报纸的读者真正喜欢这套字。我就进行了大量的分析,把不同的报纸都买回来,大报小报,包括到外地出差也买当地的报纸。我觉得虽然全国所有的报纸都在用一款字,但是它有不同的。比如说字号大小不同、纸张不同、印刷环境不同、报社纸的区别,还有印刷环节的因素,都会使字体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同。最典型的比如说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在我们国家有重大新闻的时候,比如开十九大当天,这三家报纸的头版基本一样,内容一样,照片一样,版式也差不多。把这三张报纸摆这里你看吧,多少会有点不一样,这些不一样包括刚才说的印刷因素,包括字距行距,这些都会给你的视觉带来不同的体验。

▲ 同为9磅字的博雅宋(左《北京日报》)与老报宋(右《人民日报》)

站酷网:这些体验您怎么获得?

朱志伟:我通过这些调研了解掌握一个方法——要用读的方法去体会。报纸买来你看吧,看一遍是一个感觉,一边看一边读出声,又是一个感觉,所以不同的印刷环节、不同的字距行距,你读的区别马上能够感受到。

我研究了大量日本的报纸,包括杂志。日本用字的情况,比咱们国家的报纸字号大。2003年咱们国家报纸主要是用9磅字排版,当时有一个报社报纸改版风潮,把大报改小,改成窄报。本来人民日报这么宽给改成窄的,把9磅字改成8磅字。我非常不理解。因为我16岁一进印刷厂学徒就知道老五号字是最适合阅读的字号,怎么我们的报纸成9磅字了?还有大量的报纸成了8磅的了?这为什么啊?后来我了解到,因为改版都是模仿西方的报纸改版,西方的报纸正文是8磅字。

拉丁文8磅字很清晰,因为它的笔画简洁清晰,可汉字不同啊,你看8磅字,你的眼睛离报纸的距离就要这样近;看9磅字要这样近,然后10磅字你可以再远一点。人们是靠拉近读物和眼睛的距离来调整视觉。所以我们的学生有大量的近视眼,和这个字号有关系。

当时我就利用各种场合大量呼吁,我们要用老款排版不能用小号字,后来我觉得没有用,大家该怎么用怎么用。因为你改变字号大小,或者增加版面,或者你减少报纸广告的版面,这些都牵扯到经济问题,一般人决定不了。所以我说我们国家办报的理念,平面媒体的理念,服务意识一直都很差。差在哪里?他们眼界没放到读者身上,当时我就这样认为。

我了解日本报纸发展情况,上世纪80年代《读卖新闻》的阅读的订户量也在下降,他们进行了调研,发现了日本当时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日本老龄化社会里读者的视力,用日文描述,叫视力障碍者,视力出现问题了,看报纸费劲了,所以他们都不订报纸了。他们就把报纸的字号加大,还特意为报纸的正文字专门设计了字体。日本朝日新闻体、读卖新闻体,日文的“新闻”就是“报纸”的意思,他们还专门为报纸设计了字体。我们看现在日本的报纸它的字号应该比12磅还大,最小是12磅,我们国家的报纸9磅,现在我发现很少有用8磅排版,大部分都是9磅字。除了老年报是用5号字排版,其他的报纸都是9磅字。

我觉得产品和用户的关系、和社会的关系是非常至关重要的。日本的《读卖新闻》改变了对体和字号之后,它的订阅量就上升了。

当时我了解我们国内,用户量最高的一份报纸是《参考消息》,300多万份。

好像《读卖新闻》还是《朝日新闻》,一家的报纸的订阅量是300多万或400多万份。从这个订阅量来看,我们国家当时也是10多亿人口,日本2亿人口,比例特别悬殊。设计理念对产品、对社会都会产生影响。

▲ 中日报纸字号大小比较,左《人民日报》,右《朝日新闻》

站酷网:所以您在做的这一系列研究之后设计了博雅宋?它现在的应用情况怎么样?

朱志伟:现在全国应该是90%以上的报纸正文字都用的是博雅宋。

但是这个我心里面有数,一次和苏黎世艺术大学鲁道夫教授谈起这件事,他说你这个为报纸专门设计的字现在哪家报社用了?我告诉他全国90%以上的报纸都在用。他说那要祝贺你。其实我对他隐瞒了一个事实,博雅宋之所以有这么广泛的应用,还是依赖方正这个平台,因为方正的排版系统它的飞腾,全国98%以上的报社,都用方正飞腾排报,我设计的博雅宋才得到广泛的应用,不能完全说明我这个博雅宋设计的有多么的了不起。

站酷网:那您刚才是提到了纸质时代的字体运用,包括我们也知道像您从业这么长时间以来,其实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像铅与火的阶段、光与电的阶段,到现在我们可能更多是互联网和新媒体的阶段。这么长时间里,您觉得字体设计有什么变和不变的东西吗?比如说在现在的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您是不是会加入一些新时代的元素进去?

朱志伟:新时代的元素就是越来越简洁,越来越简洁。为什么要简洁?因为人们和社会都需要越来越方便、快捷。我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感受到方便快捷?比如说你订的盒饭快餐,你可以不做饭,甚至不出门,叫快餐解决吃饭问题,方便了快捷了。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我们的字体发展规律也是方便快捷,它需要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信息量就增加,无论是应用还是阅读,都需要方便快捷。

从发展的角度看,不适合方便快捷原则的文字,都不会存活到今天。比如说我们的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小篆到隶书,到了楷书,它是最适合人手的书写,完全是顺应了人手书写的生理条件。

再从传播角度看,从雕版印刷开始吧,我们现在印一本书,那会得印一摞,携带不方便,成本也高,买的人少。字号越来越小,书越来越薄,携带方便了,那价钱也便宜了,特别有利于传播信息。

站酷网:那在字体设计方面其中有什么不变的?

朱志伟:不变的是字,字是千年不变。我们的汉字从唐代楷书定型以来到今天,就没有过太大的变化。

站酷网:那像您觉得作为一名字体设计师,他在做字体设计的时候,需不需要什么比较扎实的基本功?比如说书法?

朱志伟:其实所谓的基本功都是次要的,包括书法。书法对于字体设计来说有一定重要性,有书法背景的设计师来到字库公司很容易进入状态,如果没有书法背景的设计师到字库公司来做字,进入状态就会慢一些。

站酷网:字体设计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呢?

朱志伟:字体设计师。作为一个字体设计师最重要的素质是善于学习、有追求卓越的精神,而且还善解人意,要懂得用户需求。具备了这些条件,再有书法功底再有设计背景,那很容易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字体设计师。

站酷网:您在站酷奖沙龙上面分享的一个主题叫《眼界》,您是怎么看待设计师如何去提高自己的眼界?包括眼界怎么影响他们的设计?

朱志伟:眼界决定高度。你做什么事情先想好了它的目的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眼界不是说来就来,说有就有的,需要积累需要学习,需要去感悟这个社会。所以我们字体设计师的素质,一个是专业素质,对字的专业素质,包括他的认知感受和他的动手操作能力。再一个就是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相对专业素质来说显得更重要,包括你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社会的理解和感悟。比如说我们设计的字,它要反映什么样的美感?这是每个设计师都要遇到的同样一个命题。我们都是为报纸的标题设计一款宋体字,十个人设计会有十个样,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内心,会有不同的结果,这就是眼界。他积累的是什么?他的关注点在哪?他看到了什么?他不仅能看到现在,而且能还能看到未来。我这个产品推出去之后,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效果?十年之后我的产品会是什么样?他要有这样的眼界。

站酷网:谈到字体的话,我们会经常会提到一个话题是版权,那您是怎么看待现在字体设计的版权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会说我也而不是不想用正版字体,正版字体太贵了,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朱志伟:从我个人的观点来说我也希望字体要便宜点。实际上我们个人用的字大量都是免费的,如果你要商用可能会有贵一些的问题。

现在的字库版权问题是越来越好了,愿意为他所使用的商业字体付费的单位和个人越来越多,所以字库公司生存现在也越来越好,互联网数字技术使字体产品的传播力度可以说快到了无可附加的地步。我们今天推出一款字明天就可以传遍大江南北,这么快的速度你的商业模式要跟上,比如大家要获得这款字很容易,互联网下载就可以了。那我要为这款字付费就难了,所以字库公司要为用户开辟付费的途径,方便读者使用和下载,还要方便用户付费。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我们专业的字库公司做得还不到位。就是可能考虑字库的传播、销售、产品的特点和付费模式上还有一些欠缺的地方,不够方便和快捷。

站酷网:现在其实也有很多字体设计师开始做独立的字体设计师,您怎么看待字体设计师这样的发展?

朱志伟:他们开始慢慢独立出来,从大的字体公司里面出来开始自己做,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在我刚到方正时,应该是上世纪80到90年代期间,日本的有两家最大的公司——写研和森泽。还有二十几家小字体公司,都是专业的字体公司。后来写研就退出了字体舞台,不再做了,它没跟数字化的潮流,而是坚持手写,结果就被技术时代给抛弃了。森泽是顺应了数字时代,所以它发展起来了,一直到现在它是日本最大的字体公司。但是那二十几家小的字体公司,在这二三十年当中以一个个都倒闭了,全都消失了。现在在日本森泽是最大的字体公司,还有其他三五家小公司,还有一些个人设计师。一个央美的老师说:“我的同学谁谁谁就在日本自己做字体,自己设计,他的夫人给他销售,做得很苦惨淡经营。”在日本做小的字体公司,可以用惨淡经营这个词来形容。

我们今天中国方正字库、汉仪字库发展到现在了不得了,一年的销售额都过亿了,用了十多年的时间,从几百万一直到一点几个亿,这个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同时还有小公司出现,比如最近出现的喜鹊造字,还有一些独立设计师,他们踌躇满志,我觉得非常好。字体设计发展的背后,反映的是社会的发展。字体本身是商品,是经济的产物。商品经济发展到这步了需要的字体多了,需要的量更大了,一两家大公司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所以大公司要做专业的字体,个性化、商业化的字体可以由小公司和独立设计师去完成,是非常好的行业景象。

站酷网:您刚才也多次提到日本的字体设计,现在能观察到的,中国字体设计情况和日本相比,会不会还有些差距?

朱志伟:实际上我在字体设计这条路上成长起来,我一直在看着日本字体,日本的字体是有传统的。

我在外文印刷厂工作的时候,厂里就有很多日本的铜模。我们排日文肯定是要从日本进口铜模,有很多汉字也是早期从日本进口的。我觉得日本字确实比中国字水平要高,后来我们的那个机刻铜模,完全是从日本引进的技术。这话再往早说一些,那就是说从美国人姜别利把铜模技术传给日本人之后,日本人就不再从中国买字了,后来就变成了中国从日本买字。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们中国成立了自己的字体设计队伍和制模厂,才结束了这个局面。

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我国自己设计生产了一批非常优秀的字体,包括现在用的黑体、宋体、书宋,包括大黑体,都是那时期开发的。

我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日本的字体与人的视觉联系非常紧密,刚才说了报纸上的字,其实还有书上的字。书上的字也是,它的笔画粗细,比咱们的字要更合理一些。不仅是字合理,日本的书籍装帧设计也考虑到人的视觉,比如内文纸的颜色,是用淡青色的、淡黄色的,减少白纸黑字的那种反光,非常人性。

日本的字体设计方面是一个整体思考,从字到书籍装帧,到用纸,也包括我刚才说的字距行距等版式设计,这些全都比较人性化比较成熟,这也是我们可以向日本去学习的一些方法。

站酷网:我们刚才也谈到了纸质的时代,谈到了互联网新媒体的时代,我们可以再谈一下往后的未来。汉仪字库和阿里合作了一款智能字体,您是怎么看待这个AI开始占领字体行业?有的人也会说字体设计师以后就被人工智能取代了,会有这样的疑问,您怎么看这个?

朱志伟:智能字体设计是我期盼已久的事情,因为中文字体数量多开发起来周期太长。现在要开发一款字体,比如说GBK ,21000多个字,四五个人需要做两年,我特别期盼能缩短这个周期,期待人工智能专家来关注到这个行业。实际上大的字体公司都在往这方面努力,字体设计师会不会失业,因为人工智能要能替代创意,这个时间我觉得还会更迟一些,比如在字库的开发过程中,有很多重复性的、制造性的工作,完全可以被人工智能替代,但创意思考、创意理念要能被人工智能替代,暂时还不行啊。

▲ 汉仪玄宋 横排

▲ 汉仪玄宋 竖排

站酷网:这次您也是作为站酷奖评委的身份,对这次站酷奖的设计作品,您有没有一些期待?

朱志伟:站酷奖强调的是品牌价值,我非常赞赏。

站酷奖大多数都是商业设计作品,那就不能用自己的思考和审美价值去评判,而是要从社会需求的角度。

关于设计字体,我是这样定位。字体设计是两个内容——一方面是设计字体的功能,它要实现什么功能?这是字体设计师要完成的事。另一方面就是设计的认同感,这特别重要。你做的是商业设计,如果得不到商业用户受众的认同,那一定是失败的。所以我们的字库产品是要尽可能的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我们创造一种普适性的审美价值,字库产品和站酷奖商业设计在这点是相同的。

站酷网:谢谢朱志伟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分享!《创意方法论》未来会为大家带来更多的精彩内容,感谢大家对《创意方法论》持续的关注和喜爱,我们下次再见!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网站:www.aiyoumaicai.com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