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在海边长大却没有下过海的“海边人”。多读设计之外的书是他打破设计局限的“最佳”方式。他是UI设计师——颜伟。
桌松:海边来的设计师您好,和大家介绍下自己吧。
海边来的设计师:大家好,我是海边来的设计师,一个在海边长大,却从来没有下过海的江苏人。我有一个从小到大都在保持的兴趣爱好:探险。备好纸巾、矿泉水,就可以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开启“探险”之旅。
桌松:你是如何成为一名UI设计师的?和大家聊聊你的入行经历吧。
海边来的设计师:大三期间参加了一个主题比赛,但是没有获奖,因为这次比赛的“空手而归”,来到北京后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学习,完成学习后又跑到武汉和友人一起做创业项目,便开启了我的UI探索工作。
桌松:我非常喜欢你写的一系列UI相关的教程,内容明晰易懂,请问你写这些教程的初衷是什么?有哪些收获?
海边来的设计师:一开始我对码字这件事谈不上喜欢,毕竟那个时候码字对我而言还是件非常辛苦的事(当然现在也不轻松)。以最初《APP适配攻略》为例,先后对内容进行了4次大的结构调整,周期超过40天。后来之所以喜欢上码字,是发现在某些方面文字相比于作品有更强的生命力,可以持续帮助到很多人。
至于分享的初衷,主要是因为网络上信息太过繁杂,甚至很多观点相互矛盾,导致一些原本简单易懂的概念在诸多解释下反而让人摸不着头脑。就适配这一块的知识而言,在我初步了解UI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曾多次被网上点赞很高的内容所带偏,我想对适配方面有困惑的人应该不在少数。因此才有了码字发文的决心。从码字本身而言,给我带来了颇多收获,这是意料之外的。就我的体会来说,码字的过程也是我进行思考、梳理逻辑的过程,时间久了自己在表达方面反而有了可喜的进步。其次是码字也让我有机会遇到很多位有趣的小伙伴,感谢他们的出现,让我的生命增添了好多新体验。
线上活动:UI页面配色练习
桌松:UI设计相对于其它传统设计来讲,在国内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你如何看待两者间的差异?
海边来的设计师:我所理解的传统设计主要指平面设计,而平面设计又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在我看来,UI设计和平面设计完全不是一个设计理念,且在执行层面也是大相径庭,需要转换思维。
在理念层面:平面设计更注重视觉符号化,同时营造视觉冲击力,让用户眼前一亮从而达到推广宣传的效果;而UI设计则恰恰相反,它更专注于为用户提供体验服务,通过设计手段给予产品更清晰的逻辑呈现,尽可能让用户察觉不到设计的痕迹;在执行层面:如果让两种设计理念的设计师设计水壶的外观。基于平面思维设计出来的水壶通常会具备一个新奇的外观,可以吸引无数人的注意,但往往不如普通水壶好用;如果基于产品思维,UI设计出来的水壶外观通常会非常普通,可用户一旦用过这个水壶,完成盛水、倒水等一系列的过程后就会爱不释手。
桌松: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UI设计师基本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
海边来的设计师:谈到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需要先分清楚是大项目还是小项目。如果是大项目,自然和网上常见的流程一样,从各种调研分析开始,再经历无数会议讨论,最终得到了近乎完美的成品。而日常工作就是接到交互原型图,拖拽至组件库,即完成需求的设计,下面就是等待开发落地进行一系列的验收。
桌松:UI设计规范(UI kit)是在产品推进到哪个阶段开始制定的?制定规范应该注意哪些呢?
海边来的设计师:我的观点是任何时候开始都可以。但要注意,一定在所有主要模块的设计都完成后,再试图整理一套视觉规范。毕竟制定规范除了要统一产品视觉体验外,更多的是为了减少沟通成本。据我所知,一些设计师会在项目开始之初就设定规范,这样不仅没有减少成本,反而大大增加了人力成本,因为当初拍脑门设定的规范根本无法适用于实际的产品,如果坚守规范,界面上信息的排布就会存在明显的不合理。
对此我的建议是,设计师先完成主要界面的设计,再基于实际界面整理出一套规范,并对相似的组件进行参数上的统一。如果说制定规范要注意什么的话,那就一句:在制定规范前,想清楚制定规范是否能达成制定规范的目的。
桌松:如何有效的读懂产品需求?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考虑并落实设计?
海边来的设计师:多数情况下,设计师不可能“读懂”产品需求,也没必要读懂。做产品需求不是闭卷考试,与其根据需求文档上简单的描述去猜测需求方的本意,不如面谈了解更多的信息。说到设计落地,设计师就像厨师,需要用已有的材料做菜,如果目前厨房只有土豆,而你非要做鱼香肉丝,失败是必然的。要想设计平安落地,就要了解公司能提供哪些配套支持,在项目周期内,运营人员输出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日后的更新维护是否有保障,后端能否提供相应数据,前端是否能支持想要实现的效果,只要在资源支持的范围内做设计自然可以顺利落地。
桌松:在提案中,作为UI视觉设计师该如何利用视觉表现结合自己的逻辑表达有效的“说服”需求方?是否有经验分享给大家?
海边来的设计师:我曾多次思考这个问题,也尝试过一些方法,但目前没有找到较为通用的方法,还是用随机应变来说服或被说服的状态。如果日后有所突破会即使和大家分享。
桌松:通常大家所提到的UI设计往往是指用户体验。可否和我们聊聊用户体验在UI设计当中的重要性及其体现?
海边来的设计师:至于体验的重要性,其实不用多说。还以水壶为例。作为一个普通用户,我想大家都偏爱外观普通,但十分好用的水壶,而不是外观独特却难用的水壶,业内不乏想二者兼顾的设计师,但鲜有成功,毕竟,大神是少见的。
桌松:时下的很多UI设计师,在其设计稿中采用了非常多大胆的用色和酷炫的动态效果,但我感觉其中的大部分并不能让人有效的理解整个交互环节,你怎么看待这种现状?
海边来的设计师:设计师喜欢偏重视觉是可以理解的(动效也是视觉的一部分)。这其中虽然有设计师受平面思维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业内现状。比如对UI面试的考核机制尚不健全,在面试中,面试官通常没有什么面试经验,不知道如何考察面试者,因此作品的视觉表现力在面试评估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这就使得面试者错误产生视觉效果很重要这种结论,如果面试考核主要靠视觉效果来做判断的话,即便设计师知道视觉效果对用户无益,但为了日后跳槽,也会热衷于输出重视觉轻体验的产品。
桌松:在你的心目当中,优秀的UI设计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
海边来的设计师:我的回答听起来可能有点虚,但却是我真实的想法。在我心目中,成为优秀的设计师或优秀的人不在于掌握多少技巧、懂多少知识,而是要看人格。明代吕新吾在《呻吟语》一书中提出:“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情是第二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想要成为优秀的设计师起码具备第二等资质,如果非要具体到某个人的话,我觉得小米的朱君-Jason可以算一位。
桌松:如果想要突破UI设计的瓶劲期,设计师应该学习哪些其他技能来辅助进步?
海边来的设计师:我们需要明白一件事,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瓶颈,突破瓶颈只是阶段性的胜利,并非像武侠小说里面“打通任督二脉”一样,以后练什么武功都没有阻碍。很可能今天你刚打破瓶颈,明天还会遇到一个新的而且是无法打破的瓶颈,因为有些瓶颈就是无法打破的。在谈如何突破瓶颈前需要假设一个前提,即大家都很用功,且待人接物没有问题,在这样的前提下,UI设计的瓶颈可分为两种:一种客观因素限制,比如学历达不到高级岗位的要求,可支配时间减少放缓进步速度等。如果因为客观导致的瓶颈期,除非现状得到改变或遇特殊机缘,否则突破无望。第二种则是主观因素导致,只要调整思路方法即可。最常见的问题,比如很多人以为苦练大刀长矛等基本功就能成为领导,其实每一级需要的核心能力都和原来的层级有极大的差别,只要了解下一级真正需要具备的能力模型,并为之努力自然可以突破原有的瓶颈。
首先我不认为设计师需要学习所谓的辅助技能。与其为了作用不大的辅助技能浪费宝贵的时间,不如集中资源(时间)提升自己的核心技能。如果说真的有什么辅助技能的话,那一定是提升表达、沟通、思考、写作等等,这些在我看来是核心的通用技能。
桌松:随着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成熟,对于UI行业的未来发展,或者UI设计师的未来职业规划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那么应该着重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变化和发展?
海边来的设计师:人工智能的话题在双十一前后一度大热,于是业内就有了所谓富有创新力的设计师可以对抗人工智能的说法。我想说这话的人要么是没有研究过人工智能和人脑的极限,仅凭自己片面的生活经验而胡说一通,要么就是知道但故意写调用他人情绪的营销文。
对于这个问题,我用棋王卡斯帕罗夫的经历来表达一下我的观点,1997年,国际象棋棋王加里·卡斯帕罗夫输给了 IBM “深蓝”,后来卡斯帕罗夫拥抱人工智能,创造了人机结合的新国际象棋玩法,即人工智能给出建议,棋手做最终决策。目前的结果是,人机结合的胜率要高于纯人工智能。我想拥抱人工智能,积极了解其发展,无论技术怎么发展,总脱离不开人的创造力,人在其中如何利用和掌控技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为设计师,要与时俱进,通过学习不断地自我更新,迭代升级,并能够将自己的创新想法与新技术相结合,利用技术手段打造出有益于人和社会的产品,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桌松:在专业之外,你还有哪些兴趣爱好,这些爱好对你做设计有哪些影响呢?
海边来的设计师:除了开头提到的“探险”外,目前经常做的就是看书和思考,这对我的影响很大,改变了我对专业技能的单一钻研,转而结合更多UI相关的方法论内容进行思考研究。也希望藉此能事倍功半,扭转局面。
桌松:对站酷想说些什么?对所有热爱设计的同道中人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海边来的设计师:小伙伴们,多读书,读设计之外的书。最近两年,我很少翻阅设计类书籍,反而是在扎推于经济学、沟通、商业史、教育史、管理学、医学、哲学以及古人传记等多种“杂”书当中。读杂书的目的是为了打破设计师这一种局限,努力构建一套完整的世界观。要知道专业是分科的,但真实的世界却是不分科的。只有获得丰富的视角,才有可能了解不同的人的看法,才有可能做出真正打动用户的产品。
最后祝各位酷友,新年成为更棒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