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国两会“艺”起向未来

【中国经济网】潘鲁生委员:进一步发展发挥好传统工艺赋能作用 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9日讯(记者 魏金金)“乡村应该是美丽的家园,绿水青山、良田沃土不仅是生产的基地,也是生活的田园。乡村是我们民间文化创新创造的宝库,传统工艺等富有创造力的‘匠人’文化艺术在乡村。丰富的文化生态与自然生态是脱贫致富的资源基础,推进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关键。”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发挥好传统工艺的赋能作用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潘鲁生带领的课题组开始关注和服务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在持续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出发展中国特色农村文化产业,实施“手艺农村”扶贫计划,相关调研和设计创意成果于2011年在中国美术馆“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成果展”展出,产生了积极反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响应精准扶贫号召,总结“手艺农村”实践经验,进一步在边疆和民族地区发掘和推广扶贫攻坚经验,推进工艺扶贫计划。2021年底至2022年初,国家博物馆专门举办了“到民间去——潘鲁生民艺展”,展示民间之美,交流民间艺术研究及当代艺术创作和设计创意中的创新与衍生经验。

潘鲁生谈到,在创意经济、体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消费具有多元化、个性化和生态化的特点,手艺生产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经验传承文化,不仅能够充分吸纳老人、妇女以及男性青壮年等乡村人口发展生产,而且其乡土特色受到关注,有良好的市场,有助于促进就业、创收致富。以文化作为杠杆和驱动,推动经济发展,还有助于应对解决与文化相关的社会民生问题。

比如,山东临沂的柳编工艺产业,带动当地杞柳种植、加工、贸易、产品配件以及包装、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较好地实现了行业辐射的规模效益,助力革命老区实现脱贫致富。从《2021非遗电商发展报告》看,2021年共有1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带在天猫年成交过亿,传统工艺文化赋能经济及区域发展的优势不断显现。

在潘鲁生看来,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发展生产、就业致富,产业兴旺、家庭和睦,人们有了乡土的归属感,也减少了外出打工造成的老人、孩子留守问题。这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今年“两会”期间,潘鲁生就“推进民族地区传统工艺振兴与特色产业发展”“注重加强乡村文化与道德高地建设”等进一步提出建议,希望国家文化、经济乘势而上,进一步发展发挥好传统工艺的赋能作用,进一步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振兴。

国潮风起 90后、00后担当创新传承主力

从传统文化到当代时尚,中华美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石,发挥着沟通世界、传递价值的作用。

潘鲁生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度较高。“过去,美的方式是用西方奢侈品去装饰自己,现在,孩子们发现汉服比奢侈品更有味道。”

如今,每到节假日,很多90后、00后身着汉服到各地出游打卡,汉服已然成为国潮的最常见形式之一。另一方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设计灵感的文创产品开始受到越来越多90后、00后的喜爱。据《2019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仅在淘宝天猫逛博物馆旗舰店的累计访问量就达到16亿人次,是同期全国博物馆接待人次的1.5倍,这其中有1亿用户是90后。

“现在,90后和00后是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他们今后可以在更多的岗位上发挥作用。”潘鲁生谈到,本届冬奥会开闭幕上,王志鸥带队的冬奥会视效总制作黑弓Blackbow团队多是这个年龄段的成员,他们中最大的是80后,最小的是00后,大多来自高等院校,充满创造活力。在视效设计中汲取中国传统纹样,构建数字视效图像,传播中华美学精神,成为当代公共艺术与国际传播的经典之作。

正如潘鲁生所说,中国的生活艺术就像中国的诗一样美,“期待公共文化和艺术中,有更多中国文化智慧、中国美学精神、中国境界的诠释表达与交流共鸣”。

学校地址

长清校区: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路1255号

千佛山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千佛山东路23号

联系方式

网站:www.aiyoumaicai.com

Baidu
sogou